地 址:石门
电 话:837-986159
网址:wanzhou.invoox.com
邮 箱:liuhexian3627@126.com
原标题:中国车企成救命稻草?德国百年豪车巨头,中国准备这次准备吃软饭
汽车行业正迎来翻天覆地的车企成救草德车巨吃软变化,就连德国百年豪车巨头,命稻也不得不向中国车企低头,国百把中国车企当成救命稻草,年豪准备”吃软饭“了 。头次到底是中国准备怎么回事呢?
19世纪末,德国工程师卡尔·本茨解锁造车方程式,车企成救草德车巨吃软将汽车发明出来之后,命稻德国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。国百汽车工业先驱人物奥古斯特·霍希,年豪先是头次跟随卡尔·本茨工作了三年,然后于1899年独立门户 ,中国准备成立霍希汽车公司 。车企成救草德车巨吃软后来,命稻因为与其他股东和董事之间存在巨大分歧,斯特·霍希主动从霍希汽车离开 。1909年,他又创立了一家新的汽车公司,以自己名字“霍希”的拉丁文“奥迪(Audi)” ,给新公司命名 。
1910年 ,奥迪第一辆汽车诞生,之后在1912-1914年连续三年,荣获阿尔卑斯国际拉力赛桂冠。从此之后,奥迪成为汽车行业的实力玩家,成为汽车工业多项技术的引领者。1932年 ,奥迪、霍希、DKW 、Wanderer四家汽车公司合并 ,采用四环徽标,开启了百年豪车的传奇旅程 。作为德系三大豪车品牌之一,几十年来奥迪在华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,一度成为官车的代名词,销量远超奔驰和宝马 。
上世纪80年代 ,一穷二白的中国汽车工业,走上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之路,大多数中国车企从技术到产品,都依附于外资车企,均在“吃软饭” 。德系 、美系、日系等外资车企纷纷进驻中国 ,奥迪也不甘落后。1988年 ,奥迪与中国一汽在长春签署“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” 。由此,奥迪向中国车企输出技术,并驰骋中国市场几十年。然而 ,35年过去后时势逆转,奥迪从技术输出方 ,变成为技术输入方,中国车企成了奥迪的救命稻草。
根据德国Automobilwoche报道 ,奥迪决定直接从中国车企购买电动汽车造车平台 ,以缩短其电动车型的开发时间。据闻 ,奥迪母公司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已经批准了该项目,且奥迪已经与比亚迪、上汽智己等目标车企进行了谈判 。如今靴子落地,大众出资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 ,奥迪则与上汽集团深入合作。据分析 ,在上述合作关系中,小鹏和上汽都是作为技术输出方 ,提供电动汽车造车平台等技术,而大众和奥迪则是技术输入方 。显而易见 ,从燃油车到电动车,中国车企和德国车企的相互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。
其实,大众集团的造车平台并不少,但好像都不合适奥迪,所以奥迪才转向中国车企 。大众ID.系列电动车诞生的MEB平台,主要是为中小型车开发,奥迪是豪车定位,不太合适;MLB evo 平台,根源上是油车平台,所以“油改电”的奥迪e-tron备受争议;J1 高性能电动平台,是从 MSB 燃油平台升级改造的是,是一个过渡平台;PPE进展缓慢,进度落后;至于新的SSP 平台, 最快2026 年才能问世 。
对于奥迪来说,时间已经非常急迫了 ,如果再等下去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。今年一季度,奥迪纯电车销量虽然劲增到3.46万辆,但是只有奔驰和宝马同期的一半 ,也只稍多于同价位理想汽车一个月的销量 ,更遑论与同期比亚迪55万辆相比。奥迪电车销量惨淡 ,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,甚至逼得4S店打出了“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”的标语 ,姿态低的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德国百年豪车品牌。
如今,奥迪转向中国车企求购纯电平台 ,凸显出奥迪在电气化转型中远远落后于中国企业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落后不仅体现在销量上,更体现在造车平台等核心技术上 。大众前掌门人卡尔·哈恩曾表示 :“如果说汽车工业的昨天来自欧洲,那么汽车工业的明天很可能会在中国 。”他的预言,如今正在大众、奥迪,以及比亚迪 、蔚小理等身上变成现实 。中国汽车工业心心念念的弯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 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在实现。